“的”、“地”、“得”,這三個小標點符號,雖然個頭不大,卻各有各的用處。有一天,它們因為誰更重要而爭吵起來。

“的”驕傲地說:“我是‘的’,有了我,句子才更加生動。你們看,這句話‘美麗的花朵’中的‘的’,就是我的功勞。”

小學五年級想象作文:“的”、“地”、“得”的爭吵 (350字)

“地”不甘示弱,辯解道:“我是‘地’,有了我,句子才更加準確。比如‘慢慢地走’,這里的‘地’就是我的功勞。”

“得”也不甘落后,大聲說:“我是‘得’,有了我,句子才更加完整。‘跑得快’中的‘得’就是我的功勞。”

它們爭論不休,突然,一陣風刮過,把它們帶到了一個課堂上。

課堂上,老師正在教學生們寫作文。老師指著黑板上的一句話:“小鳥在樹枝上歡快地唱歌?!眴枺骸巴瑢W們,這句話中的‘地’用得對嗎?”

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:“對!‘地’用得很好,它讓句子更加生動?!?/p>

這時,“地”自豪地笑了。

老師接著問:“那么,這句話‘跑得快’中的‘得’呢?”

學生們回答:“‘得’用得也很好,它讓句子更加完整。”

“的”、“地”、“得”聽了,都默默低下了頭。它們意識到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作用,只有團結(jié)協(xié)作,才能發(fā)揮出最大的力量。

從此,它們不再爭吵,而是相互尊重,共同為語言的魅力貢獻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