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回中,曹操為了聯(lián)合袁紹,密謀獻刀刺殺董卓。一日,曹操與袁紹的謀士郭嘉、荀彧商議此事。郭嘉建議曹操假裝投靠董卓,待機行事。荀彧則認(rèn)為曹操此行兇多吉少,勸其三思。曹操堅定地說:“天下大事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今董卓專權(quán),天下大亂,吾若不參與其中,何以成就大業(yè)?”眾人紛紛表示贊同。
曹操投靠董卓后,董卓對其信任有加。一日,曹操在董卓府中偶遇丁原。丁原是董卓的親信,為人正直,深得民心。曹操心生一計,決定利用丁原與董卓之間的矛盾,挑撥離間。于是,曹操在丁原面前詆毀董卓,說董卓殘暴無道,令丁原心生不滿。
曹操見時機成熟,便向丁原獻上一把寶刀,暗示丁原刺殺董卓。丁原猶豫不決,曹操趁機離去。丁原在曹操的挑撥下,終于下定決心刺殺董卓。然而,丁原未能成功,反被董卓殺死。
曹操見丁原失敗,心生一計,決定親自出手。他趁董卓醉酒之際,趁機刺殺董卓。董卓被殺后,曹操與呂布會合,共同反對董卓余黨。在李肅的游說下,呂布背叛了董卓,投靠了曹操。
這段故事告訴我們,智謀和勇氣在關(guān)鍵時刻能改變命運。正如《論語》中所言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?!辈懿僦阅艹晒?,是因為他善于運用智謀,勇敢面對困難。這也啟示我們,在生活中,要學(xué)會運用智慧,勇敢面對挑戰(zhàn),才能成就一番事業(y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