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我們班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班會。班主任李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《論語》中的一句話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?!边@句話讓我深受啟發(fā)。
班會一開始,李老師首先帶領我們回顧了這句話的含義。她告訴我們,這句話的意思是,我們不要對別人做自己不希望別人對我們做的事情。接著,李老師舉了一個例子,說有一次她在路上遇到一個老人摔倒了,她立刻上前幫忙,因為她也希望別人在她遇到困難時能夠伸出援手。
接著,李老師讓我們分組討論,談談自己是如何做到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。同學們紛紛發(fā)言,有的說自己在家里幫助父母做家務,有的說在學校里幫助同學解決問題。大家紛紛表示,這句話不僅是一種道德準則,更是一種生活態(tài)度。
在討論過程中,我們提到了一句古語:“積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?!边@句話告訴我們,只要我們積累善行,就能成就美德,自然會得到神明的庇佑。這讓我想到,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,只有關愛他人,才能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。
班會最后,李老師鼓勵我們,要從自身做起,踐行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原則,讓我們的班級成為一個充滿愛心、團結友愛的大家庭。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,并表示要從現(xiàn)在做起,努力成為一個有道德、有品質的人。
這次班會讓我受益匪淺,不僅讓我明白了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深刻含義,還讓我懂得了如何將這句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。我相信,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做到這一點,我們的班級、我們的學校、我們的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