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家的雞舍里,住著兩只性格迥異的雞——一只叫做“肥蛋”,另一只叫做“不蛋”。這兩只雞不僅名字有趣,而且它們的故事也讓人深思。
“肥蛋”這個名字聽起來就讓人聯(lián)想到豐滿、圓潤。它總是長得肥肥的,羽毛油光水滑,看起來就讓人食欲大增。肥蛋非常勤勞,每天早上都會準時起床,搖搖擺擺地走向雞舍的飼料槽。它吃東西的時候總是細嚼慢咽,生怕浪費一粒糧食。正是因為它的勤奮和節(jié)約,它下的蛋總是又大又圓,質(zhì)地細膩。古人云:“勤能補拙”,肥蛋正是這句古訓的最好詮釋。
而“不蛋”則與肥蛋截然不同。它總是瘦骨嶙峋,羽毛暗淡無光。不蛋好吃懶做,每天早上總是最后一個起床,而且吃完東西后總是懶洋洋地躺在雞舍的角落里。它下的蛋也總是又小又扁,質(zhì)地粗糙。古人說:“業(yè)精于勤,荒于嬉?!辈坏罢沁@句古訓的反面教材。
這兩只雞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勤勞和節(jié)約的重要性。正如古人所說: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?!蔽覀儜撜湎恳涣<Z食,每一份勞動成果。同時,也要時刻警醒自己,不要因為懶惰而浪費了美好的時光。
肥蛋和不蛋的故事告訴我們,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,都要做一個勤奮、節(jié)約的人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收獲更多的幸福和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