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的記憶中,小學六年級的那位啟蒙老師,如同春日里的一縷暖陽,照亮了我求知的道路。她,就是我的語文老師——張老師。
張老師有著一頭烏黑的長發(fā),戴著一副眼鏡,眼神中透露出智慧的光芒。她講課生動有趣,總能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文學知識傳授給我們。記得有一次,我們學習《將進酒》,她用她那獨特的嗓音,將李白的豪放與悲壯完美地呈現(xiàn)在我們面前,讓我們仿佛穿越時空,與詩人對話。
張老師不僅教我們知識,更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。她常引用《論語》中的名言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?!眮斫虒覀?,要有同理心,尊重他人。在她的影響下,我們班里的同學關系融洽,互相幫助,共同進步。
記得有一次,我在作文中描寫了一場激烈的籃球比賽,張老師批改后,用紅筆在旁邊寫道:“描寫生動,情感真摯,但要注意細節(jié)描寫,讓讀者身臨其境。”這短短的幾句話,讓我受益匪淺。從那以后,我開始注重細節(jié),力求在作文中展現(xiàn)真實的生活。
張老師的教誨,如同一盞明燈,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。她用自己的言傳身教,讓我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,也讓我懂得了做人的真諦。在她的引領下,我逐漸成長為一個有理想、有擔當?shù)纳倌辍?/p>
如今,雖然已經(jīng)離開了小學的校園,但張老師的形象始終留在我的心中。我相信,在她的教誨下,我會在未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,成為更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