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二那年,我班上有個同學,他有個特殊的習慣——走后門。這并非字面意義上的后門,而是指他在學習和生活中總喜歡尋找捷徑,不走尋常路。

記得有一次,學校舉辦了一場作文比賽,同學們都埋頭苦寫,力求在比賽中脫穎而出。而他,卻早早地找到了老師,請求幫忙修改作文。老師無奈地答應了,可他似乎并不滿足,又悄悄地走后門,請了其他老師幫忙潤色。最終,他的作文果然獲得了第一名,但他也因此受到了同學們的質疑。

古人云:“欲速則不達。”這句話用在走后門的行為上再合適不過。走后門看似省時省力,實則容易讓人陷入依賴心理,失去獨立思考和努力奮斗的能力。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:“教育是教人求真,學做真人。”我們應當學會獨立思考,勇敢面對困難,而不是依賴他人,走捷徑。

當然,這并非說走后門就一無是處。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適當借助他人的力量,拓寬人際關系,也未嘗不可。但關鍵在于,我們要學會把握分寸,不可過分依賴,更不能以此為榮。

回想起那個走后門的同學,他雖然獲得了比賽的勝利,但失去了同學們的信任。這讓我明白,人生之路,唯有腳踏實地,才能走得更遠。讓我們攜手共進,摒棄走后門的陋習,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