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二的時候,我們這群孩子,總是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和批判。記得有一次,我看到幾個同學圍在一起,你一言我一語,表情夸張,仿佛在演繹一出戲劇。我忍不住走過去,皺著眉頭說:“很討厭你們的做作?!?/p>
做作,這個詞在那時對我來說,就像一把銳利的刀,直指人心。我總覺得,那些刻意裝出來的微笑,那些裝模作樣的言辭,都是對真誠的褻瀆。我想起古人云:“言為心聲,行為心表?!闭嬲那楦?,不需要過多的修飾,它就像山間的清泉,自然流露,清澈見底。
然而,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開始慢慢理解,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都有所不同。那些看似做作的行為,或許只是他們內心世界的另一種呈現(xiàn)。就像蘇軾所說:“人生如夢,何曾夢覺?”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夢境中,尋找著真實的自己。
我開始反思,為什么我會覺得他們的行為做作?是不是因為我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,無法接受與自己不同的存在?是不是因為我害怕面對真實的自己,所以選擇了逃避?
如今,我明白了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,就像大自然中的每一片葉子,都有其獨特的顏色和形狀。我們無需去討厭別人的做作,而是要學會欣賞他們的獨特,尊重他們的選擇。
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里,我們應該學會包容,學會理解,學會接納。就像古人所說:“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。”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,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