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送》散文集,是臺灣作家龍應臺的一部作品,它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邃的思考,讓我在初二這個年紀,對生命、親情和成長有了更深的感悟。
書中,龍應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與父母、子女、親人的相處點滴,每一篇都如同一面鏡子,映照出我們內(nèi)心深處的情感。讀著這些文字,我仿佛看到了自己,看到了那個在成長路上不斷摸索、不斷追尋的孩子。
在《目送》中,我最受觸動的是龍應臺對親情的描寫。她寫道:“有些事情,只能一個人做;有些關,只能一個人過;有些路,只能一個人走。”這讓我想起了《孟子》中的名句: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”親人之間的相互扶持,正是我們?nèi)松飞系牡玫?,而這種得道,往往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會,自己去實踐。
龍應臺在書中還提到了“目送”這一行為。她說:“目送,是一種無聲的告別,是一種深情的期待?!边@讓我想起了古人云:“送君千里,終須一別?!比松?,我們總是在不斷地目送,目送親人遠去,目送朋友離去,而每一次的目送,都是對未來的期待,對未來的希望。
《目送》散文集讓我明白,成長是一個不斷失去和獲得的過程。我們失去了童年的無憂無慮,卻獲得了成長的智慧和勇氣。我們失去了親人的陪伴,卻獲得了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。正如龍應臺所說:“生命中的許多東西,都是我們無法掌控的,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?!边@段話讓我深感共鳴,也讓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。
總之,《目送》散文集不僅是一本關于親情、關于成長的書籍,更是一本關于人生的哲學書。它讓我在初二這個年紀,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