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,涌現(xiàn)出了無數(shù)的美德故事,它們如同璀璨的星辰,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。今天,我要講述的是一位名叫孔融的古代美德故事。
孔融,字文舉,東漢末年文學家,以其謙讓的美德而著稱。據(jù)說,孔融小時候,家里來了客人,父親特意殺了一只雞款待客人。當父親端出雞肉時,孔融發(fā)現(xiàn)雞肉最鮮美的部位被夾在骨頭里,于是他主動要求將雞肉讓給客人。父親問他為什么,孔融回答說:“雞肉最鮮美的部位,應該讓給最尊貴的人享用?!?/p>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謙讓是一種美德,它體現(xiàn)了一個人的高尚品質。正如《禮記》所說:“謙德者,其心也寬。”一個懂得謙讓的人,他的心靈必定是寬廣的,他的胸懷必定是博大的。
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我們也要學會謙讓。在學校里,我們要學會與同學友好相處,互相幫助,共同進步;在家里,我們要學會孝敬父母,尊敬長輩,關心家人。只有具備了謙讓的美德,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。
孔融的謙讓美德,不僅體現(xiàn)在日常生活中,還體現(xiàn)在他對朋友的關心上。他的朋友陳登生病了,孔融親自去看望,并親自為他煮藥。陳登病好后,感激地說:“孔融真是我的良友?。 边@種關心朋友、助人為樂的精神,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。
總之,謙讓是一種美德,它讓我們懂得尊重他人,關愛他人。讓我們從孔融的故事中汲取力量,努力成為一個有道德、有品質的人,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