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,有一塊被古人譽為“戾玉”的瑰寶。這塊玉,并非尋常之物,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和深邃的哲理。

戾玉,又稱“碧玉”,其色澤如碧波蕩漾,質(zhì)地細膩,光彩奪目。古人云:“玉有五德,潤澤以溫,仁也;執(zhí)法以直,義也;剛健而不失其溫潤,勇也;廉而不染,潔也;叩之其聲清越,而遠聞,智也?!膘逵裾沁@五德的化身。

在古代,玉被視為吉祥的象征,人們相信佩玉可以避邪護身,延年益壽。而戾玉更是其中之佼佼者,因其稀有珍貴,常被作為國寶進貢朝廷,用以彰顯皇權(quán)的威嚴。

小學五年級散文:戾玉 (350字)

戾玉之美,不僅在于其外在的色澤與光澤,更在于其內(nèi)在的寓意。古人賞玉,往往以玉喻人,將玉的德行與人的品質(zhì)相聯(lián)系。正如《禮記》中所言:“君子比德于玉焉,溫潤而澤,仁也;廉而不劌,義也;垂之其猶滴,禮也;叩之其聲清越,而遠聞,智也?!边@便是戾玉所蘊含的深遠意義。

戾玉的故事,傳承千年,啟迪后人。它教會我們,無論身處何種境地,都要保持內(nèi)心的仁義、勇敢、廉潔和智慧。正如戾玉一般,我們要在世間留下美好的痕跡,成為一塊溫潤、正直、智慧的“戾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