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草船借箭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智謀故事,出自《三國演義》。以下是五年級學(xué)生的改寫版本:

小學(xué)五年級古詩改寫:縮寫《草船借箭》(3) (400字)

在三國時期,東吳與曹魏交戰(zhàn)。東吳的將領(lǐng)周瑜想出了一個妙計,那就是“草船借箭”。他告訴部下,要借來十萬支箭。

周瑜的部下們面面相覷,不知如何是好。這時,部下諸葛亮站了出來,他笑著對周瑜說:“主公,我有辦法借箭?!敝荑ぐ胄虐胍?,但還是同意了。

諸葛亮立刻下令準(zhǔn)備一百只草船,每只船上再裝上幾十個稻草人。他告訴船夫,看到敵軍的船過來,就點(diǎn)火把草船往敵軍船邊靠近。果然,敵軍將領(lǐng)曹操得知了這個消息,立即下令射箭。

諸葛亮安排的船夫們按照計劃行事,曹操的弓箭手們紛紛射箭。不一會兒,草船上的稻草人便被箭射滿了。諸葛亮趁機(jī)讓船夫們將箭收集起來,運(yùn)回營地。

曹操得知自己上了當(dāng),怒火中燒,但也無可奈何。而周瑜則因?yàn)榻璧搅耸f支箭,士氣大增,最終戰(zhàn)勝了曹魏。
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智慧比武力更為重要。諸葛亮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,巧妙地借到了箭,為東吳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。正如古人所說:“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;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?!敝灰覀兩朴谒伎?,勇于實(shí)踐,就一定能取得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