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女倆人,各有各的“敗家”之道。母親鐘愛于那些華麗的裝飾品,每逛一次商場,她的購物車就滿滿當當。而我,則偏愛那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,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驅(qū)使我不斷追求。
那是一個周末,母親約我一同前往購物中心。一進門,我就像發(fā)現(xiàn)了新大陸,興奮地拉著母親直奔玩具區(qū)。在那里,我看到了一款極具創(chuàng)意的智能機器人,它不僅能夠模仿人類的動作,還能進行簡單的對話。我心癢難耐,立刻掏出零花錢,將其收入囊中。
母親見狀,皺起了眉頭:“這東西有什么用?花這么多錢買回來,不是敗家嗎?”我辯解道:“媽媽,這可是未來的科技產(chǎn)品,我買回來可以增長見識,還能培養(yǎng)我的創(chuàng)新思維。”母親不以為然,她認為這些玩具都是無用的奢侈品,不值得購買。
然而,我卻覺得母親的觀念過于保守。我國古代詩人杜甫曾說:“窮年憂黎庶,嘆息腸內(nèi)熱?!边@句話讓我深受啟發(fā)。一個人應該關注民生,關心社會,而不是沉溺于物質(zhì)的享受。我決定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母親的觀念。
從那天起,我開始關注那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物品。我買回來了一本關于科技發(fā)展的書籍,還報名參加了機器人編程興趣班。在母親的見證下,我逐漸變得成熟,懂得了如何理財。
如今,母親也漸漸理解了我的想法。她開始支持我購買那些有意義的物品,并鼓勵我勇敢追求夢想。母女倆人的“敗家”之道,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升華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。”我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為家庭、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