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三國時期,東吳與曹魏的交戰(zhàn)愈發(fā)激烈。周瑜為了破敵,心生一計,欲借箭。他令諸葛亮在三天內(nèi)造出十萬支箭。諸葛亮雖表面答應(yīng),實則心中自有打算。
諸葛亮挑選了適當時機,命二十只草船向曹營駛?cè)ァK嬖V船上的士兵,見敵軍射箭就躲,見敵軍收箭就上。果然,曹軍不知是計,紛紛放箭。諸葛亮命士兵將箭收集起來,很快便得到了所需之數(shù)。
周瑜見狀,心生疑惑,便親自前往詢問。諸葛亮解釋說:“兵法有云:‘知彼知己,百戰(zhàn)不殆?!以缫烟矫鞑苘娞搶?,故能輕松借箭?!敝荑ぢ牶?,不禁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此次草船借箭,不僅讓東吳得到了大量箭矢,還展示了諸葛亮的智謀。他運用兵法,巧妙地借到了十萬支箭,為東吳在戰(zhàn)場上贏得了優(yōu)勢。此事流傳至今,仍被后人傳頌,成為智慧與勇氣的象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