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秋的夜晚,月光如水,灑在竹影婆娑的庭院里。母親從屋內(nèi)端出一盞竹制燈籠,遞到我手中,那盞燈籠,如同古老的故事,蘊(yùn)含著歲月的滄桑與溫馨。

這盞燈籠,是我童年的記憶。兒時,每逢佳節(jié),母親總會用它照亮我們的夜晚。燈籠的邊緣,刻著“月浸竹燈籠”四個字,仿佛是歲月的印記,見證了我們一家人的歡聲笑語。

母親告訴我,這盞燈籠有著悠久的歷史。在我國古代,人們便以竹為材料,制作出各種燈具。而“月浸竹燈籠”,則是其中最獨(dú)特的一種。每當(dāng)月光灑在竹制燈籠上,便會映出一片幽藍(lán),如同沉浸在月光中的竹影,別有一番韻味。

這盞燈籠,不僅是我們的照明工具,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。每當(dāng)夜幕降臨,我總會拿起燈籠,與母親一起在庭院中散步。月光下,燈籠的光芒映照著母親的臉龐,那是我童年最溫暖的回憶。

如今,我已經(jīng)長大,離開了家鄉(xiāng),但那盞“月浸竹燈籠”始終陪伴著我。每當(dāng)我想起它,便會想起母親,想起那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時光。那盞燈籠,仿佛是一把鑰匙,打開了我記憶的寶盒,讓我重溫那些美好的日子。

歲月如歌,時光荏苒。而這盞“月浸竹燈籠”,卻成為了我心中永恒的牽掛。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夜晚,更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。在未來的日子里,我將帶著這份溫暖,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(zhà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