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二的時候,我班上有個姑娘叫未檸裳,她可謂是“至蠢”的代表。她的“蠢”不是智力上的,而是行為上的。她那股子“蠢”勁,常常讓我們?nèi)炭〔唤?/p>
記得有一次,學校組織去公園春游,大家興高采烈地玩著,未檸裳卻突然哭了起來。問她原因,她竟然說:“我找不到我的鞋了!”原來,她把鞋子脫下來放在草叢里,卻忘了放回鞋柜。這種“蠢”得讓人哭笑不得的行為,讓我們對她刮目相看。
還有一次,語文課上,老師提問:“‘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’這句話出自哪位古人?”未檸裳毫不猶豫地舉手回答:“孔子!”全班哄堂大笑,原來她把“說”字念成了“悅”。她的“蠢”讓人忍俊不禁,卻又讓人心生敬意。
未檸裳的“蠢”并非真的愚蠢,而是她那股子純真、善良的性情。她總是天真地看待這個世界,把簡單的事情看得無比復雜,把復雜的事情看得無比簡單。這種“蠢”,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。
古人云:“人非圣賢,孰能無過?”未檸裳的“蠢”,正是她純真善良的體現(xiàn)。在成長的道路上,我們都會犯錯誤,但關(guān)鍵是要勇于改正。未檸裳的“蠢”,正是她成長的見證。
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,我們更需要像未檸裳這樣的“至蠢姑娘”。她們用真誠和善良,溫暖著這個世界。讓我們學會包容,學會理解,共同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