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那個初秋的午后,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,斑駁地灑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。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,看著窗外那棵老槐樹,它的枝葉繁茂,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。
課堂上,老師的聲音如同潺潺流水,緩緩流淌。她講到了一首古老的詩:“挽歌,挽歌,聲聲入耳,淚眼朦朧?!边@首詩讓我想起了家鄉(xiāng)的習(xí)俗,每當(dāng)有人離世,村里人便會聚集在一起,唱起挽歌,以此表達(dá)對逝者的哀思。
我想起了爺爺,那個曾經(jīng)陪伴我度過無數(shù)日夜的老人。他總是默默地坐在槐樹下,一邊抽著旱煙,一邊望著遠(yuǎn)方。他的眼神里,有著對生活的深深眷戀,也有著對未來的無限期待。
爺爺去世的那天,村里的老人們都來了,他們圍坐在爺爺?shù)倪z體旁,唱起了挽歌。那歌聲低沉而悠揚(yáng),如同秋風(fēng)中飄落的黃葉,讓人心生哀愁。我站在人群中,看著爺爺那安詳?shù)拿嫒?,淚水不禁涌上了眼眶。
挽歌,是生命的告別,也是心靈的慰藉。它讓我們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,找到了一種宣泄和寄托。正如古人所說:“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?!鄙妮喕?,是自然的法則,我們無法抗拒。
在成長的路上,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離別。而挽歌,正是這些離別中最美的旋律。它讓我們懂得珍惜,懂得感恩,懂得生命的脆弱和寶貴。
站在老槐樹下,我仿佛又看到了爺爺那慈祥的笑容。我知道,即使他已離我而去,他的精神將永遠(yuǎn)陪伴著我,指引我前行。而那首挽歌,也將成為我心中永恒的旋律,提醒我珍惜每一個當(dāng)下,活出精彩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