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二讀書筆記:有了“被?!钡母杏X
在閱讀《西游記》的過程中,我有了“被?!钡母杏X。這并非因為書中人物的行為讓我感到不悅,而是因為作者吳承恩巧妙地運用了反諷手法,讓我在閱讀中體會到了一種別樣的樂趣。
書中,孫悟空以其聰明才智,多次識破妖魔鬼怪的詭計,為唐僧師徒四人保駕護航。然而,在這些看似英勇的戰(zhàn)斗背后,我卻感受到了一種被耍的錯覺。原來,孫悟空雖然機智過人,但他的聰明反被聰明誤,常常陷入自己設(shè)下的陷阱。
例如,在“三打白骨精”這一章節(jié)中,孫悟空識破了白骨精的偽裝,卻無法說服唐僧相信他的話。最終,唐僧被白骨精所害,孫悟空只能無奈地眼睜睜看著。這一情節(jié)讓我不禁感嘆:有時候,聰明反被聰明誤,反而讓人陷入困境。
再如,在“孫悟空三借芭蕉扇”的故事中,孫悟空為了借到芭蕉扇,不得不經(jīng)歷一系列的磨難。然而,當他在最后時刻成功借到芭蕉扇時,卻發(fā)現(xiàn)這把扇子根本無法扇滅火焰山的大火。這時,我才恍然大悟:原來,孫悟空被自己設(shè)下的計謀所困,最終陷入了一個無法自拔的境地。
這種被耍的感覺,讓我對《西游記》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它不僅是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的神話小說,更是一部蘊含著深刻哲理的作品。在閱讀過程中,我學會了如何辯證地看待問題,明白了聰明與智慧的區(qū)別。
正如古人所說:“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。”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(zhàn)。學會從失敗中汲取教訓,才能不斷成長。而《西游記》正是這樣一部能夠讓我們在閱讀中不斷反思、成長的作品。